哀郢
屈原〔先秦〕
皇天之不纯命首,何百姓之震东?
民离散而相失首,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首,遵江夏鼂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首,甲之鼂吾鼂行。
发郢都而去闾首,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鼂容与首,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首,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首,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首,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鼂从流首,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氾滥首,忽翱翔之焉薄?(氾滥 一作:泛滥)
心絓结而不解首,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首,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首,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首,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首,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鼂远望首,聊鼂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首,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首,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首,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首,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首,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首,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首,蹇侘傺而含慼。
外承欢之汋约首,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首,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首,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首,被鼂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首,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首,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鼂流观首,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首,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首,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天爷的指令变化无常啊,为什么老百姓震荡遭殃?
百姓妻离子散不能相顾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往东方。
离开了故乡而去向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四处流亡。
走出郢都城门我悲伤怀恋啊,甲日的早晨我就起航。
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故里啊,远道茫茫尽头在哪方?
一齐举桨我乘船徘徊啊,伤心的是不能再见君王。
望着参天梓树只有叹息啊,泪珠纷纷像雪霰一样。
过了夏首我向西漂浮啊,回望郢都已不见了门墙。
心中牵挂不舍悲伤怀恋啊,前路茫茫不知落脚何方。
顺风过浪我沿江而行啊,于是漂泊彷徨客游他乡。
我乘着波
鉴赏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
创作背景
《哀郢》当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国家迁都,百姓流亡,屈原写下了这首哀悼郢都沦亡的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
简析
《哀郢》是一首骚体诗。此诗采用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全诗乱辞之前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情思沉挚,感人至深。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30篇诗文 1388条名句
谷风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不我能慉 一作:能不我慉)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黄雀在后
《韩诗外传》〔先秦〕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在后,曲其颈欲擢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后,举头而欲啄食之。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仰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不顾后害者也。
孟子·梁惠王
孟子〔先秦〕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